強度-體積-數量:哪個尺寸是正確的?
多年來,在動態光散射結果的數據分析中,一個最常被提出的問題脫穎而出。它是關於當我們解釋DLS結果時,應報告哪個尺寸。對於這個強度-體積-數量的難題,哪個分佈具有最大的意義?
以下是本月我收到的一封此類電子郵件範例:
“我們有幾組數據集,具有低PDI(<0.1)、單指數衰減、低累積擬合誤差(~10^(-4))。 強度分布尺寸和累積擬合尺寸相似。但數量分布尺寸(d=33 nm)和累積擬合尺寸(d=47 nm)差異很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相信數量分布尺寸還是累積擬合尺寸?
Zetasizer軟件可以報告基於強度、體積或數量的分布。這個難題的簡單答案是:強度結果總是正確的。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應選擇這個結果。若想獲得有關樣品的更多細節,可以查看體積甚至是數量分布。不過,有兩個前提條件:
- 數據質量可接受(即具有良好的可重複性相關性函數)
- 能夠接受轉換中固有的假設(即球形、均勻、已知光學特性)
詳情請查看有關該主題的技術說明。還有一份舊的常見問題解答文件,解釋了”從DLS數據計算體積分布“的數學細節。
為何使用除強度分布以外的其他分布?
研究納米粒子的團隊通常特別關注較小的尺寸範圍。對於這項研究來說,普遍偏好數量分布非常有吸引力(和誘人)。這是因為數量分布通常會報告測量到的最小尺寸。雖然這對於良好的數據可能可行,但對於噪聲數據結果可能會非常誤導。例如,當從強度轉化為數量時,強度分布中的小噪聲可能會被有效過度放大並導致錯誤結論。因此請特別小心,尤其是如果尺寸質量報告顯示對數據質量的任何關注。 (如果您尚未閱讀技術說明,現在就去讀!)
對於那些專注於檢測即使是少量聚集的研究人員來說,在大多數情況下,最佳選擇是強度分布。(或者但很少情況下,體積=質量分布有助於了解聚集的數量)。在這種情況下,數據質量的問題並不像數字結果那樣迫切。
兩個峰可以減少為一個嗎?
在某些情況下,峰值可能會在轉換中“消失”或消失。例如,在下面的圖中,一個蛋白質樣品顯示除了蛋白質峰外還有一個聚集峰。將強度分布轉化為體積分布時,結果只顯示了一個峰。第二個成分的體積貢獻如此之小(<0.001%),以至於不再顯示。峰值數量減少的原因是該貢獻如此之小,以至於在該轉換中已不再相關。這種情況最常見而且在從強度轉換為數量時最顯著。
如需更詳細的信息,請檢查Zetasizer使用手冊。您可以在”開始” – “所有程式” – “Malvern Instruments” – “Zetasizer軟件” – “說明書” – “Man0485-1.1 (Zetasizer Nano user manual).pdf”中找到安裝好的軟體,或僅下載說明書。標題為“強度、體積和數量分佈”的段落在第11章的尺寸理論的第11-5頁。
如需更多信息,可觀看Webex“動態光散射的中等概念:強度-體積-數量”。我們的網站還列出了一則應用說明,展示了對溶菌酶+精氨酸樣品的影響。最後,你可能會喜歡我們在《Materials Today》發表的文章“光散射與納米粒子”。
過去的文章
- 蛋白質的電泳流動性提示
- 如何用DLS測量病毒?
- 輔助劑的尺寸和電荷(及其他納米顆粒)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請發電子郵件至ulf.nobbmann@malvern.com。謝謝!
這篇文章可能已自動翻譯
{{ product.product_name }}
{{ product.product_strapline }}
{{ product.product_le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