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A 還是 DLS?
NTA 納米顆粒跟踪分析還是 DLS 動態光散射?
在最近一次 NanoSight 和 Zetasizer 的聯合演示後,我收到了這些問題,這些問題有助於說明這兩種技術的核心問題:
-
因為 Nanosight 能夠給出顆粒濃度,所以計算我納米顆粒中聚集的百分比相對簡單。 我能否也在 DLS 中計算聚集顆粒的百分比? 或者樣本中強度的變化量以及蛋白質與納米顆粒的混合物使得該計算變得困難?
-
如果我想測量非球形顆粒(例如納米棒),哪個系統能給出更準確的擴散係數/大小?
這是我對情況的評估以及我提供的答案。通過分享可能對處於類似情況的其他人有用。NanoSight 使用的是納米顆粒跟踪分析 (NTA) 技術,其中在顯微鏡下觀測散射物體的軌跡,並根據其位移確定每個物體的大小。Zetasizer Nano 使用 動態光散射 (DLS,也稱為 PCS 和 QELS) 技術,其中分析散射光的強度波動並關聯到散射物體的擴散。
1) 是的,NTA 可以直接提供聚集顆粒的數量百分比。DLS 可以直接提供聚集顆粒的強度百分比。此 DLS 結果然後可以數學轉換為重量百分比和數量百分比(前提是數據質量良好)。但是,進行該轉換時必須了解材料的折射率,並假設其被建模為球形顆粒。
如果聚集體小於 100nm,通常這並不重要,但對於較大尺寸,米氏散射 的特殊性起作用,然後折射率和形狀可能會使數學轉換變得有問題。對於強度百分比不需要任何假設。如果樣本中較大物種的散射信號遠超過較小物種,使其被“遮蔽”而未被檢測到,那麼轉換為數量分布將無法顯示該部分貢獻。在從強度到體積或數量分布的轉換中,假設分布中的所有顆粒都是相同材料並具有相同的折射率特性。此外,DLS 無法提供每 mL 顆粒的濃度。
2) NanoSight 納米顆粒跟踪分析(NTA)和 Zetasizer 動態光散射(DLS)均測量擴散系數並根據該擴散系數推導出尺寸。因此,兩者都以相同的方式受形狀影響。
- NTA 將給出數量加權分布,DLS 將給出強度加權分布。
- NTA 通常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DLS 可能更快地評估平均尺寸和多分散性。
- 如果有完全單分散的樣品,兩者應該給出非常相近的答案。
- 如果要測量小於 ~10nm 的棒狀顆粒/顆粒 → DLS
- 如果要看到大於 ~微米的尺寸 → DLS
- 如果想要一個用於納米顆粒生產的質量控制工具 → DLS
- 如果想在最早的時間點檢測聚集批次 → DLS
- 如果有多分散分布並想獲得更高的峰分辨率 → NTA
- 如果想知道顆粒/納米棒的濃度,每 mL 顆粒 → NTA
- 如果目標是找到數量加權尺寸(即展示最小的納米棒)→ NTA
- 如果目標是找到強度加權尺寸(即要展示聚集物)→ DLS
- 在 NTA 中,你可能能夠僅選擇性地查看分布中帶有熒光標記的部分,而在 DLS 中這是不可能的,熒光可能會使測量變得更加困難甚至不可能(例如,量子點)。
- NTA 可以檢測比 DLS 稀釋 10-1000 倍的樣品。NTA 可能需要將樣品稀釋。
- DLS 組合平均來自至少比 NTA 多 2-4 個數量級的顆粒的信號。DLS 可能能夠處理寬濃度範圍而無需稀釋。
總之,這實際上取決於你想做什麼。 在理想的情況下,你可能希望考慮綜合使用兩種系統,以充分利用這兩種技術所提供的互補信息。
隨著 DLS 系統(如 Malvern Zetasizer Nano)和 NTA 系統(如 Malvern NanoSight)實用性的提高,用戶基礎已擴展至遠超專門的光散射專家——如果你有遇到任何問題,很高興知道我們隨時為您服務。
往期內容
如果您有任何疑問,請通過郵件聯繫我 ulf.nobbmann@malvernpanalytical.com。 感謝!雖然所表達的觀點通常屬於作者的,但某些部分可能已被我們的編輯團隊修改。
這篇文章可能已自動翻譯
{{ product.product_name }}
{{ product.product_strapline }}
{{ product.product_lede }}